Best Resolution: 1024 X 768          最佳解析度: 1024 X 768         Latest Update: 2007/09/01        c 2007, Nina Lin
 
 
 
 
 
To contact me
與我聯絡

Email電子信箱: r92224104@ntu.edu.tw
Phone電話:
+886 2 23697648
Fax傳真:
+886 2 23644625
Address地址:
R319,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o. 1, Sec. 4,
Roosevelt Road,
Taipei 10617
Taiwan, R.O.C.
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319室

 

節氣二十四帖

立春帖 泰林小路 故鄉 八十六年 十月
雨水帖 無怨 生活 八十六年 十一月
驚蟄帖 莊子為人管窺 故鄉 八十六年 十月
春分帖 教育 生活 八十六年 十一月
清明帖 太麻里山海 故鄉 八十四年 十月
穀雨帖 心靈的菜單 生活 八十五年 三月
立夏帖 再生紙 生活 八十五年 四月
小滿帖 把握現在 議論 八十五年 九月
芒種帖 父親 文學 八十六年 五月
夏至帖 何處是我在 議論 八十六年 四月
小暑帖 文學眉批 文學 八十六年 五月
天暑帖 築牆與搭橋 議論 八十六年 九月
五秋帖 我們這一代 議論 八十五年 十月
處暑帖 吾土吾民—積二十年回收經驗的阿伯 社會 八十六年 九月
白露帖 高三生活滋味 生活 八十六年 十月
秋分帖 拔蘿蔔 故鄉 八十五年 二月
寒露帖 永恆的持續 生活 八十六年 七月
霜降帖 始得臺東宴遊記 故鄉 八十六年 六月
立冬帖 小事一樁 親情 八十七年 一月
小雪帖 談才與氣 議論 八十五年 三月
大雪帖 電影欣賞 生活 八十六年 八月
冬至帖 母親的字 親情 八十五年 四月
小寒帖 哦!聖夜! 生活 八十五年 十一月
大寒帖 當下 親情 八十七年 二月

雨水帖 無怨

--生命裡的某些東西已經終止或完全死去,勢必隨感受而來的自憐情緒常會把人擊垮。對牆內的生命造成力量的損失,唯有使自己的心境進入心理學家所說的最後的妥協期,接納事實並調整自己之後,才不致於發狂或活得很辛苦。
--我在書頁裡所面對的是過去的自己,所關懷的是未來。只是沒有現在。
--我從沒有想過,陽光移動的腳步竟會那般令人怦然心動。
--來啊。摸一下社會。
--甜美只是想像中的感覺,疼痛卻是擾亂秩序的真實。知道今天看了幾十頁的書,似乎就很快樂了。
--卡繆在他的札記裡所引述的另一種幸福更見親切和令人渴望。它的要素是這樣的:開放的生活,愛他人,免於一切野心的自由,以及創造。
--有時半夜醒來,白芒芒的燈光刺痛兩眼,於是閉目諦聽屋外的風聲,想著亮在某個窗口的小燈,真想有個人和我說話,或共嘗平凡而隱微的一切事物…在這樣的境況中,相濡以沫是力量獲得的最真確來源。
--今夜將是雷馬克說的屬於根與芽之夜。生機只要沒有完全死去,終究會萌芽茁長的。

∼陳列《無怨》

 

高三的日子,是告別玩樂,告別放縱,告別社團活動,告別男女感情的一段時光。再沒有三五天一次的同樂晚會,再沒有與社團同好放學後久留漆黑至善樓的瘋狂長談。對我而言,這一年更是漫漫難耐的息琴之年,一如生命中的大半部被強行奪走,再以一堆國英數課本取代。

七、八月豔陽天,是閉關前最末一個暑假,常常在暑輔後的下午,回家拿出高二活動的照片,回顧過去一年的笑與淚,歡樂和悲傷。往往還會取出充滿磨痕的兩把口琴,輕輕地撫摩,緩緩地用酒精擦拭,心中閃過的是去年在社教館雖敗猶榮的比賽,每一首練過的曲子:《桑巴序曲》、《溫莎》、《塞維拉》…等,還有那教人懷念的,一支支我演奏過的獨奏曲。往往發獃了半晌,才又心不甘,情不願地拾起課本,啃食無音無味的方塊字。有時在不得不熬夜苦讀的深更,在打盹和打盹的空檔,腦中總有不得不如此,哀怨的宿命感。

人們說,每一次蟄伏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發動,我卻要說,為什麼每一次發動必定要一番蟄伏?為什麼人類的實力不能在生活中蓄積、在當下中証明?

然而生活在體制下的我,仍不得不向現實妥協;以現實的眼光來看,為了考上大學,我不得不,也一定要花費這一年,將其間的一分一秒轉化成聯考戰場上的分數,化成充滿希望的未來。或許我更該感謝有聯考這樣子的機會,使我能自一個工人家庭,躍升入知識份子的階級。而其實在這樣一年中,在知識上的收穫,除去逼人的考試壓力不談,是豐碩而令人滿意的;或許這更是這高中三年中最充實而寧靜的。
在隔離而寧靜的生活中,心靈敏感又脆弱。日常生活除了整天和教科書參考書為伍,有更多的時間咀嚼與人交往的點滴。往往白天同學給的任一個動作,任一句話,在闃靜漆黑的深夜中,都會被賦與更多的猜測、詮釋。有時也會久立窗前,俯視十三樓下暈黃的街燈,或仰望多雲的天空,感念親情,思考友情,摸索人生的道理,靜思個人的價值,問問『我是誰』,以及『我將會是誰』的問題。在這時刻,我便不覺高三是純粹為了大學而奮鬥,而該是一段人在一生中都亟須的,生命的沉澱期,成長期。

高三生活不是完全無怨,只是有那麼片刻,我無怨無尤;而在這無怨無尤的片刻,我感謝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