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 Resolution: 1024 X 768          最佳解析度: 1024 X 768         Latest Update: 2007/09/01        c 2007, Nina Lin
 
 
 
 
 
To contact me
與我聯絡

Email電子信箱: r92224104@ntu.edu.tw
Phone電話:
+886 2 23697648
Fax傳真:
+886 2 23644625
Address地址:
R319,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o. 1, Sec. 4,
Roosevelt Road,
Taipei 10617
Taiwan, R.O.C.
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319室

 

環保羅生門
— 原子能,『我有所不知』?

若污穢了你的床舖,你必然會在自己的穢中窒息。」 ∼西雅圖,1851

前言

隨著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其背後的,是拖負著沉重的環保包袱。在黃錦堂《民主化對環保政策之衝擊與因應之道》一文中,指出在政府權威體制下的政策,含有犧牲環保的成份。特別是在經濟已然如此發達的現階段,國際開發主義主導著執政者對於施政上的考量,一般認為,經濟因素是最容易導致執政者失去政權的因素之一,尤其相較於環保上的失敗;加上兩岸競爭種種因素,使國民黨感到沉重的再開發壓力。然而,以台灣彈丸之地,現在能擠身到世界第十五大貿易國,實屬超載負荷,整體的土地、水源、空氣等自然環境與資源都是在一種「釋出」的狀態,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然而,在選舉時,環保卻向來不是左右選戰的重要關鍵,而當要一般人民列舉各種環保上的惡政時,卻發現大家對此的概念是相當模糊的。到底在執政者與人民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討論

近幾年的重大環保議題,圍繞在濱海工業區與核四廠身上。猶記得筆者在高中參與環保性社團時,曾有一機會與其它高中同性質社團成員辯論核四相關議題。筆者當時站在贊同的一方,認為核電乃「世界共同之趨勢」,既然經濟發展仍以每年5∼6%的速度成長,則加蓋核電實屬難免。此外,當時筆者也認為,比起水力發電是對一條河流永遠的斲傷,以及火力發電對於溫室效應的不良影響,核電確實是一個「安全、乾淨又廉價」的發電方式。由於在場其他人的口才無一能比得上筆者,加上我們雙方都沒有比較精準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或是發電效能報告,因此,我們的辯論最後也流於不了了之,只是為了辯論而辯論罷了。

然而,五年後筆者再回頭看此一議題,卻驚於自己當年的愚昧。再度與當年的自己對話,才發現是受現代化主義〈Modernization〉所囿。現代化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直線演化,其目標齊一:朝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社會前進。而它認為發展策略乃普世皆同的,就是照著英美國家走過的老路走,而且也只有這種策略,可以將各社會帶向人類演化的終點。換言之,現代化主義就是唯英美馬首是瞻。

此時,筆者心中一驚,這不正是一個政治與經濟結構中的陷阱?!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一種現代化主義式的開發主義的想法呢?是有人教導嗎?是自己一個人想出來的嗎?究竟其來源為何?從對於各種書籍的追尋中,我慢慢看到「事情」的浮現。〈羅生門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政治的領域中打滾,只有『事情』,沒有所謂的『事實』〉

在《原子能,您有所不知》這本政府出版品中,從出版者對於作者的挑選,我們就看到一種很詭計式的選擇性在裡面。五個主要作者中,三位任職於報紙雜誌媒體,兩個是專任作家。而且,五名都是女性。我感到一種可怕的政治催眠與洗腦的威力,這樣一本以作家、記者,以及最重要的,母親角色所生產出來的政治文宣品,如果是發行到各中小學的班上,讓每一個還在成長中的學子讀了,有多少人會認真地去懷疑核能的危險性,以及書上內容的可信度呢?就因為我們社會上一般認為,沒有一個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因此,當作者們挾其母親的身份從事這樣政治宣傳的工作時,更是用母愛為其背書。再加上作者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真不禁要想到,為什麼有人會說「知識分子是奴隸主的辯護士」這樣的名言了。當家長或學生讀到這本刊物時,必會想到,「『她』們都這樣認為了,還會有什麼陰謀在裡面嗎?怎麼有可能!」

對於這樣的宣傳手法我們不應感到陌生。執政黨假借教育的名義,挪用公帑為其執政權樹立根基。據筆者的同學表示,現在某一總統候選人,還在其妻所就讀的高中母校發行他與其曾為中國小姐的妻子戀愛的故事書,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據說這本書都被扔到講桌最黑臭的角落裡,只有在對該候選人不滿時才會被挖出來悉落一番〉

仔細閱讀其內容,可以看到執政黨避重就輕的手法。茲將各章名稱錄於下:

水仙花與大蒜的傳奇 林少雯
當文物和地質遇上了放射線 馮菊枝
住輻射屋的日子 林少雯
台灣核能教育的先趨—翁寶山教授 馮菊枝
誓死捍衛的科技尖兵 李宗慈
黃慶村博士的創意—核廢料減量大突破 王蜀桂
為放射性廢料找個安全的家 王蜀桂
因了解而免與恐懼—淺談輻射與醫療 潘芸萍
核能的綠色環保—台灣輻射偵測中心 李宗慈
公共安全的把關者—非破壞檢測工作 潘芸萍

這樣的章節安排,真是有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錯愕感,也對於政客避重就輕的功力更多所了解。在第一章中,作者可以由輻射線照在水仙與大蒜上的農業改革,跳到「原子能是大自然所賦予人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對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這中間真是「蘊意」無窮啊!再不然就是提到著名科學家居禮先生與居禮夫人在放射性能元素上的重要發現,卻絕口不提居禮夫人正是死於暴露在過量的放射線中。或是提到在核電廠工作的員工,家庭是如何幸福與「性」福,孩子是如何聰慧孝順,好像照了輻射線後人也跟水仙或是大蒜一樣,基因變得更強了。殊不知,在社會心理學上的用語是,如果這些員工自己先不能肯定在核電廠的安全性,要如何去平衡對核能危機的畏懼所帶來的「認知失調」?要如何說明明知在核電廠工作對人體有一定的殺傷力,卻貪於優渥的薪資而不肯換工作〈而且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愛錢的,所以只有變相說這真是一個『優良的環境』〉?

最讓人氣結的,是在『為放射性廢料找個安全的家』一文中,提到放射性物料管理局的邱賜聰局長的一段話說:

「我曾經算過,從台北坐飛機到紐約來回一趟,我們身體所吸收的高空宇宙輻射量,比住在蘭嶼五十年還多。」

這真是難以相信啊!堂堂局長居然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話,而且笨到留下口實。倘使這真的是真的,那何必千里迢迢到蘭嶼甚至是北韓去埋廢料,乾脆就近埋在台北市,如何?

對於執政黨這樣的行為,施信民在《核電夢魘》『科技列車販賣什麼?』一文中,有很巧妙的比喻。他說:

「台電花了一千二百萬元開動了嵐德科技列車。從三月份起,這個科技列車將駛進十六所高中、二十所大專院校和十四個縣市文化中心、社教館、紀念館等。載著許多學者和社會名流的科技列車到底要販賣什麼呢?說穿了,就是:核電。」

施信民指出,台電對於推銷核能的策略,一如《原子能,您有所不知》書中所利用的方式,是「假科技之名〈如碳十四在考古的應用或鈷六十在農業上的改良〉,行推銷核電之實」。然而,稍有現代公民科學常識的人就知道,核能發展不代表是科技進步,更有然者,是它以「安全、乾淨、無害」的謊言阻礙了先進科技如太陽能在台灣研究發展的空間。

在這本宣傳文本中,還舉各種從事核能工作者的經歷說明核能之「無害」,甚至核能救人的例子,或爆出達悟族人以核能進行各種利益談判的「內幕」,等等。最厲害的是,還有「苦肉計」,說真正懂核電的人都因為要努力為大眾服務,所以根本沒有時間寫有關核能的種種安全性與利益;而反核的人都有宗教家熱誠,信手捻來就是一篇反核的文章。這樣倒黑為白的說法,只能說讓人「齒冷」,真是「夭壽」。如果真是如此,也就不會在三台新聞都只報導原能會與台電對核能宣傳的新聞,而對於反核都以政治名義抹黑了。

在對於執政黨宣傳文本的分析後,我更能反省與體會,為什麼當年的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核能是「世界之所趨」。這樣洗腦催眠的宣傳品經由政治管道流入各教育單位,在對政治黑暗沒有一點理解,且對於是非對錯沒有相對免疫力的學生而言,哪裡知道這是大人為了錢所說的大謊呢?

結語

我想我這麼說是不公平的,但是我真的希望我們能多想一點「人」,少談一點「錢」。但我知道在我處在一個中上社經背景的位置上,這麼說,只會被人當成是一個既得利益者的偽善罷了。我相信那些處於中下社會階層的人們,很少會認真去思考環境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下一口飯在哪裡才是重點。不過,也不能因此把「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混為一談,我們都知道,得利於開發主義的,並非我們一般的市井小民,更非處於中下階層的人們,而是大企業、大財團,以及執政黨中從中揩油的官吏。於是執政黨以一種「父兄式」的思考模式,直接地認定「民知所欲,常在我心」,然而民之所欲,他們又懂了多少?究竟是民之所欲,還是「富之所欲」、「官之所欲」?在經濟開發、環境保護、社會公平三者中,以執政者目前的作為來看,他們是檯面上做出努力要取三者的平衡、「雙贏」的策略,但檯面下卻是毫無保留地一面倒。

在這36萬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我們即使再怎麼努力要去擴張經濟版圖,那版圖就如我們的地理領土一樣,永遠有個門檻與上限,若欲突破,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期望的是,在位者能重新思考,不論是在政策上調整方向,或是在法治上加緊實踐的腳步與密度,以重新填回這島上已然殘破不堪的社會環境版圖。也希望,像當年的我誤將核電當成「世界發展之趨勢」的例子將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更多的環境意識,更多的社會關懷。

參考書目

《核電夢魘》,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編,晨星出版社,自然公園18,1994年11月20初版

《寂靜的春天》,瑞秋.卡森著,晨星出版社,自然公園31,1997年1月30日初版

《核四公投.千里苦行》,核四公投促進會編,玉山出版社,本土新書2,1995年5月初版

《原子能,您有所不知》,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1997年10月初版